陶艺
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历史角度看,
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是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晶。
而时至今日,
陶艺仍作为一道独特的人文财富在历史长河中奔流不息,构建着一代代国人的精神堡垒...
你可还记得那部曾经赚足几亿观众眼泪的电影——《人鬼情未了》?
那日Sam和Molly,
在昏暗的暖色调灯光下,
在渐入的《Unchained Melody》旋律中,
他们依偎彼此坐在旋转的泥盘前面,
缓缓转动着泥坯,
Molly对Sam说:“闭上眼,感受细泥在指尖划过的那种感觉。”
这一经典画面时隔多年始终让人难以忘怀...
《人鬼情未了》经典画面
它属于陶艺的情怀,
是陶冶情操提升雅致的艺术之作...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2021年3月31日,同洲课程中心行走世界本学期外出课程第一站驶向了逸仙路3000号的陶瓷科技艺术馆。
当天,天空突然下起了绵绵细雨,尽管如此,仍抵挡不住一颗颗愉悦的心,下午全体TICC的师生乘坐大巴毅然前往,一路上欢声笑语,热情高涨,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开始从千年积淀的历史与文化中探寻陶瓷的“复兴密码”。
一开始,大家认真观看了关于传统陶艺的科普视频,了解到了陶器制作的过程并感叹其制作的不易。
学生们观看陶艺科普视频中
整整72道工序,
无论从最初的备料到塑形以及到最后成品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完成。
而制品上的花纹和上色更少不了工人们多年甚至十几年技术的磨炼。
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备受世人推崇
随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各个藏品的来由和制作特点,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大家应接不暇。
元明清的青花瓷,清代的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都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这些流传至今的经典样式,现代作品则融合了更多创新及个人特色,让陶艺显得不再那么难以接近。
参观陶瓷藏品
而陶艺的有趣之处还在于,你很难预见它的结果。像铁艺、木艺、灯工、皮艺等工艺,或是油彩、水彩、漆等装饰手法,都能非常直观地见证整个过程的变化。
那么接下来,
就是大家都很期待的动手环节了,所有人都有机会亲手尝试捏塑来完成一件作品,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大家正认真的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捏塑
陶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古老到与人类文明的起源靠得很近,
灵活多变的泥条盘筑法是最古老的陶器成型手法,
弯曲变化的泥条可以随意自由地组装,
跟随你的想象力任意驰骋,
只要你想象力够丰富,
它便可像变色龙一般呈现多样的色彩。
G8 高飞(右)在专心致志制作中
同学们触摸着泥土,用心感受,
正尝试着将自己的情感灌输到泥坯中,
通过它展现自我,表达自我...
在双手的抚摸下,它温柔、乖巧,顺从,
这团没有生命、湿润润的泥巴,
从此被赋予了灵气和故事...
陈老师一展身手中
从起初的手忙脚乱,到后面的得心应手,
制作陶艺的过程将变得尤为心动和期待。
大家渐入佳境,
享受着泥土在手掌中温柔旋舞的感觉,
体验着手动制作陶瓷带来的灵动快感,
而最终作品也尽显同学和老师的个人特色。
●作品秀●
作品出于 外教Sal
作品出于 G10孔申璞
作品出于 G10 许曜炀
作品出于 G9 施佳媛
作品出于 G8 高飞
“鳄鱼”作品出于 G8郭嘉璐
“巢”作品出于 G8班主任史老师
“抽象”作品出于 G10 施虞舜
作品出于 G10班主任陈老师
只考虑使用的需求,
美未必能如期而至。
在创作时要真实地审视自己的作品,
或许它不需要太精致,
你只要喜欢它的制作过程,
喜欢它里面浓缩的那深刻的含义,
独立地去思考,它便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TICC 《行走的世界》课程——陶瓷科技艺术馆站
本学期第一次外出课程在雨声中进入尾声,
同学们在踏上了回校的路上,
雨还是那么连绵,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抨泥土,一门课程
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一次经历,一生回味
而这,便是本次课程的意义
......
对于这次活动,
大家都有自己的深刻体会:
G8 崔子健
陶瓷,一种古代传统的手工艺,现代也常常需要用到的东西,比如瓷碗,花瓶等。
周三我们去参观了陶瓷科技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各个朝代的瓷片,接着,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关于陶瓷制作和历史的短片,本以为小小的陶瓷花不了多少心思,却不想对细心和耐心有着极大的要求,想想平时的作业就快把自己折磨的不行,何况是做陶瓷。
接着是动手时间,一块块泥巴任我摆布。心灵手不巧的我做了一个小花盆就已经耗尽了精力。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则都做的惟妙惟肖,“饿虎扑食”“胆小如鼠”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欢呼。
G8 疏羽桐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早在公元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而瓷器也因极高的观赏和使用价值备受推崇。
在3月31日下午,怀着对陶瓷艺术的喜爱,我们去了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在艺术馆中,我们见证了栩栩如生的瓷板画,色彩艳丽的套娃,优雅大气的陶瓶,细腻温和的磁花等等。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了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
参观过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做陶艺,而这次我们使用的陶土。陶土入手冰凉,颜色厚重。我们采用兵马俑的制作方法,把陶器叠起来。首先,取五分之一的陶土捏成圆饼状,当做陶器的底部,剩下的陶土分成小份,分别搓成圆柱形,从底部一层一层的叠起来,每个圆柱条相接的部分用陶水刷牢不留缝隙。除此之外,我还捏了一朵漂亮的小花。
这种做陶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希望下次能体验到更难的方法。
G9 朱子杰
在最近的一次行走世界中,我们去了陶瓷科技艺术馆。刚进博物馆,对于陶瓷几乎毫无了解的我们从视频中了解到了制陶的七十二大步骤,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制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而其中还有几项技术甚至已经失传了。
在这之后我们也亲手尝试了一下制陶捏塑,虽然仅仅是最简单的一部分,但也难以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也有不少同学决定将自己的作品烧制出来作为留念,大家的作品可以说都与众不同,各成一派。
G9 郑淑媛
净瓷透若洁云,繁工精艺七十二,景德匠人细雕琢,此物及若天宫造,人间难得此品。这行陶瓷博物馆属实令我叹为观止,看着那些陶土变成薄如蝉翼栩栩如生的样子,我们不禁感叹匠人们的巧手,这也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瓷器的知识,最后我们还亲自试了试制瓷过程。
G10 许曜炀
陶瓷是一种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源远流长,从丕到成瓷,其工艺之复杂,步骤之优美,让我不禁感叹景德镇的瓷工的匠人精神是如此的令人肃然起敬。
G10 施虞舜
充实的活动,全民科普了关于陶瓷工艺的知识。无论是天下闻名的景德镇那足足七十二道工艺,还是为我党70周年特制的瓷画,都让我大开眼界,我一时都没看出是瓷制的,手工制陶也相当有趣,动手参与其中非常有意义!
本次参观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活动是同洲课程中心(TICC)行走世界课程之一,未来我们还将开展各式各样丰富的活动。
通过不同行业优质资源,通过讲座、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敬请期待哦~